以動作代替語言的藝術戲

戲劇導演 黃俊達

說起舞台劇,你或會想起故事性很強的話劇、美輪美奐的舞劇、氣勢磅礡的的歌劇……對於形體劇場,你又認識多少?自小立志成為戲劇演員的黃俊達,由不諳法文,到邊做迪士尼演員邊儲錢負笈法國讀書,成為唯一一位完成法國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兩年課程的香港學生,更曾參與世界戲劇大師彼得•布祿克的演出,可見他的熱誠及實力非凡。現為劇團導演兼演員的黃俊達,目標是創作出令世人反思的作品,讓形體劇場得以在香港萌芽,並且將香港文化帶領至歐洲及世界各地。

黃俊達是綠葉劇團的創辦人、藝術總監及導演,亦是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的駐團導演及研究員。他同時是一位導師,專門教授形體動作,以太極、瑜伽動作訓練演員,教授他們如何透過每一個動作,突破語言的界限,將信息帶給觀眾,甚至讓他們得到反思。他曾執導的代表作包括:《孤兒》及《我要安樂死》,前者曾於歐洲多國巡迴演出,大受好評。

戲劇藝術五花八門,選擇以形體作為表演方式,全因黃俊達喜歡「動」起來,配合自己好動、百厭的性格特質。從小他已了解自己的興趣,自中學開始,他與戲劇便結下不解之緣。

中三的目標 入讀演藝

中二那年,黃俊達參加了學校的戲劇學會,開始接觸劇場。隨著興趣漸增,某天,他從傳單上得知藝穗默劇實驗室有免費工作坊,想也不想便決定參加。家住屯門的他,每天花40元車資來回中環排戲,對於一個初中學生而言,非常奢侈,故此惹來母親反對,幸好獲得父親支持,「可能他見到我找到興趣,所以支持我繼續練習。」當時,黃俊達是工作坊中年紀最小的參加者,樂壇組合「農夫」的陸永,也是參加者之一。

就這樣,黃俊達每日過著「朝七晚十一」的生活,持續了三個月,「每早7時起床,返學為了等放學出中環排戲,夜晚11時才回家。」對戲劇的熱情,有增無減,直到中三,黃俊達為自己定下目標:入讀演藝學院。

「在同學眼中,他們覺得我好叻,細細個已經排戲,一定能夠考到演藝學院。中五畢業後報名,結果是唔收!」一年後,再考,獲演藝的舞蹈學院取錄。開心之際,卻換來「辛苦」二字,「我是班上唯一一個沒有跳舞底子的人,完全沒有學過,開學後甚麼舞也要由頭學起,包括芭蕾、現代舞、中國舞等,那時真的學到喊。」他笑說,到現時也不清楚舞蹈學院取錄他的理由。

迪士尼工作三年 儲錢往法國深造

完成演藝課程後,黃俊達獲香港迪士尼聘用為演員,參演大型歌舞劇《獅子王》。「入演藝前,我已決定將來要去歐洲讀書,因此儲了三年錢,儲夠錢就去法國。」

一如預期,他成功入讀法國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École Internationale de Théâtre Jacques Lecoq)。但要升讀第二年課程,競爭卻十分之大,「第一年有百幾人,第二年得返三十幾人。」黃俊達,是唯一一名完成該校兩年課程的香港人。

有趣的是,他其實聽不懂老師的說話,「那時沒錢學法文,去到課程尾聲才開始明白少少。」那到底他如何學習呢?他說:「大部分時間學習肢體動作,所以聽不明白也沒有問題,老師會用眼神和動作與我溝通。」

黃俊達在法國生活了四年,經歷過苦與樂。他試過遇上劇團老闆「走佬」、靠洗碗為生、演出時弄穿視網膜,要長期留家休養等,但他對戲劇那股熱情,沒有因此而磨滅。

與世界戲劇大師合作 買不到的經歷

經歷過低潮,順利的事開始降臨。某天,他獲得一個試鏡的機會,導演非常欣賞他的表現,問他可否即時簽約,後來才得悉該名導演原來是世界戲劇大師彼得.布祿克(Peter Brook)的女兒艾雲娜.布祿克(Irina Brook),「學校所有人、戲劇界的人,無一不認識他們。」

遇上難得的機會,黃俊達當然不會放過,簽約成為劇團演員,跟隨劇團在整個法國及歐洲不同的地方演出著名劇目《小飛俠》,這次的經驗也令他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外國朋友。後來,他再有機會與彼得.布祿克、西蒙.布祿克(Simon Brook)合作,他坦言:「這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經歷。」

黃俊達今天能夠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全因他自小已有清晰的目標、多年來不斷爭取機會,以及擁有堅毅的決心所得到的成果。在未來的日子,他會繼續創作不同題材的劇目外,希望能創作出能引發觀眾思考的作品,並帶領劇團到世界各地演出,將香港文化帶出海外,同時開拓演員們的眼界。他又會協助香港戲劇大師鄧樹榮成立形體劇場訓練學校,培育新一代,讓更多人認識形體劇場,成為一種標誌性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