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G人遇上肥皂
電腦特技設計師 陳珮琪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是電腦特技設計師的特異功能。「有一些畫面,你能夠以說話形容或幻想得到,但現實中不能實現,這時可以用電腦特技(CG)將畫面呈現出來,栩栩如生。」陳珮琪(Ankoe)是入行超過11年的電腦特技設計師,同時是一位肥皂藝術家,到底兩個職業有何關聯呢?
從事CG製作逾11年的Ankoe,與其他電腦特技設計師不同,並非修讀多媒體設計系,而是讀商業設計出身,原本的目標是成為室內設計師。畢業後,她在一間大型的花店工作,專門為「花束」扮靚,拍攝宣傳相片。萌生去意之際,她得悉朋友從事CG工作,好奇之下投身了CG行業,一做便是十載。「無心插柳入行做CG,最初對這個行業是零認識,幸好本身修讀商業設計時,所涉獵的圖像軟件和所需的技能也是大同小異,所以很快便上手。」
她曾參與《陀地驅魔人》、《浮華宴》、《新少林寺》、《小飛俠阿童木》及《陳真》等多部電影的電腦特技製作。以驚慄電影《陀地驅魔人》為例,她與團隊利用CG為戲中角色「換臉換身」,助電影營造恐怖的效果,「例如其中一個角色的臉需要好長好長,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事,但CG就可以很輕易地做到。」
不少人以為CG一定是指非常誇張的畫面,例如爆炸和飛天,但事實卻是相反。Ankoe形容CG是無處不在,「簡單如電視劇的片頭、資訊節目的背景和邊框,也可以用CG來處理。」作為電腦特技設計師,每當有作品上演,會讓她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同時也讓她養成一個「職業病」,會用另類角度觀賞電影,「會集中看人家的CG做得好不好、顏色美不美。」
工時長 「斷六親」
主要製作電影和廣告CG的Ankoe,直言做CG是「斷六親」的工作,「這一行工作經常要OT(加班),捱更抵夜,家人放假的時候我要返工,唯一的朋友就是身邊的同事。」不斷OT,是為了趕及每項工作的死線,「做廣告CG的時間一般是一至兩星期,非常緊湊;電影則較為「鬆動」一些,CG製作期約兩至三個月,不過一接近死線,一樣要每晚與同事一起留在公司作戰,所以大家的感情深厚。」
2012年,Ankoe毅然放下所有工作,希望能夠在30歲前參加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不過這個想法卻被一個新興趣打破。「多年來長時間捱夜工作,皮膚很差,貪靚之下睇Youtube學習自製肥皂,從中發現新的興趣。」她續說:「由於肥皂有不同的形態,例如水狀、泥膠狀和固體狀等,因此能製作成不同的形狀和物件。」憑一雙巧手,在肥皂上一雕一刻,她製作出不同造型和特色的肥皂,例如精巧細緻的巴黎鐵塔和凱旋門等世界地標,又或是像真度極高的蛋糕糖果。
CG經驗融入藝術創作
肥皂藝術與CG工作實在有不少共通之處,例如同樣講求精緻,要抱著追求完美的心態去製作。隨著電腦3D打印越趨普及,再配合多年來累積的3D繪圖技能,能夠助Ankoe的肥皂作品更多元化及仔細,「好多人以為一些花紋、縷空或雕花是最難的,但其實直線和對稱才是人手難以完成的部份,而3D打印則有助解決這些難題,可以打印不同的模型,再加以打磨,創作不同的作品。」
這個新興趣,為Ankoe建立了一個新身份——肥皂藝術家,開班授徒之餘,她的產品曾在大型精品店和書店有售,又獲商場邀請展覽肥皂雕刻作品。她的最新目標是希望走出香港舉辦大型的肥皂雕刻展覽,「藝術的路不容易走,因此會雙線發展,全職做CG工作,以支持自己繼續創作肥皂藝術,絕不輕言放棄。」
撰文︰劉嘉裕